FP Taiwan 翻譯
原文網址連結
前 言
紅光療法,也稱為光生物調節(photobiomodulation),在運動前後被用來刺激、治癒並再生受損的組織。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公司已開發出可在家中舒適使用的紅光療法設備與機器。
這些紅光療法設備有小型或全尺寸的面板設計,可將紅光集中照射在身體的特定部位,或照射整個成年人體。有些公司甚至開發出類似日光浴床的紅光療法床,但它們只發出特定頻率的紅光或近紅外光,價格則高得驚人。
但紅光療法到底有什麼作用?紅光療法設備是否可以經常使用而不會引起副作用?若使用紅光療法床或紅光面板等設備,是否有「紅光過量」的風險?
本文將探討在家進行紅光療法時可能面臨的相關問題,以及如何以更有效且較低成本的方式運用紅光療法來提升健康與表現。
光對健康的作用機制
一個人的睡眠傾向、清醒狀態與表現能力,受到體內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高度影響。太陽所產生的日夜交替週期,讓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命節奏與此同步。
人類大腦中的視交叉上核(SCN)會根據環境的光暗週期分泌褪黑激素,並將這個節律同步至身體所有組織與器官的細胞時鐘(Faulkner 等人,2019)。
那麼,如果我們在應該處於黑暗中的時間裡,曝露於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甚至是家外的街燈所發出的人工光源下,這是否會對我們身體其他部分產生影響?
(圖片來源 : Freepik)
當然會有影響。
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與維持健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如果睡眠受到干擾,免疫調節、荷爾蒙平衡、認知功能、心血管與代謝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並且神經退化的風險也會提高(Vasey 等人,2021)。
晝夜節律的失調也被證實會對消化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僅僅是與太陽的自然日夜節奏失去同步,就可能影響腸道的再生能力、食物在腸道中的運動、消化與吸收營養與電解質的能力,甚至會影響免疫反應、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與腸道屏障的強度(Voigt 等人,2019)。
(圖片來源 : Dmitry Gavin)
那麼,如果光會影響身體的調節系統,是否也可以用光來促進健康呢?
很有可能。
有研究發現,光可以改善與年齡相關的憂鬱症,減緩失智症患者的漸進性認知退化,增進睡眠品質與清醒狀態,並有助於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思覺失調症,甚至是帕金森氏症(Blume 等人,2019)。
但更有趣的是,另一項研究發現,相較於含有較多藍光的光源,使用色溫較低、偏黃橘紅的人工光源,能讓個體分泌出更多的褪黑激素(Lin 等人,2019)。
看起來,紅光與近紅外光具有一種再生特性,能刺激細胞中的粒線體產生更多能量以供肌肉使用。這不僅能提升能量代謝,還能增強對抗氧化壓力的能力,並有助於預防與修復肌肉損傷(Ferraresi 等人,2016)。
(圖片來源 : Valiant Made)
光的強度與顏色,以及使用的時間點,都可能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例如,它們可能有助於保護細胞免於損傷,預防神經退化;但也可能對睡眠與消化功能造成干擾。
雖然目前看來,使用紅光或近紅外光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副作用,但我們仍應該自問:在自然界中,紅光來自哪裡?當我們單獨使用紅光時,又缺少了哪些自然屬性?
Image from Hut, et al. (2000)
這代表,在自然界中,紅光會在整天都存在;然而,當太陽在正午升到最高點時,會有其他波長的光更均勻地與紅光共同出現。
一個在紅光療法設備中常被忽略的重要元素,是來自太陽的熱能,也就是紅外線。這種紅外線的熱能會在白天溫暖地球及其上的生命,而這股熱能對生物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原因在於水的性質,以及水在我們細胞中吸收紅外線的方式。
當紅外線照射到我們的皮膚時,體內的水開始進行結構化,以支援生物系統中的生命活動。這一現象由 Gerald Pollack 博士及其團隊證實,他們發現紅外線會促使水發生結構改變,產生所謂的「排除區水(EZ water)」(Kontogeorgis 等人,2022)。
Image from Pollack G.D. (2013)
但為什麼產生更多的 EZ 水這麼重要呢?
所有生命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一個健康的生命體,依賴於細胞功能的最佳運作。健康的細胞能夠進行身體中各種機械性功能,例如肌肉收縮、荷爾蒙分泌以及大腦的神經傳導,而這些細胞的周圍,正是被「排除區水(EZ water)」所包圍的(Sharma 等人,2018)。
(圖片來源 : Holiak and Freepik)
你是否注意過,新生兒與一位年邁、需依靠助行器才能站立的人之間的差異?一般來說,年輕健康的人,像是嬰兒,他們的皮膚與肌肉組織看起來水潤、有彈性;而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則往往看起來乾癟、缺乏水分。
這也是為什麼在 Functional Patterns(功能性動作訓練) 中,我們主張:改善遵循 FP「四大基礎動作」——站立、行走、跑步與投擲——的動作品質,能提升整體健康與生活品質。
原因在於:當你的筋膜(fascia)更加水合時,你產生 EZ 水的能力也會提升。
當身體組織因拮抗肌之間產生更多收縮潛力而被延展時,筋膜(fascia)就像乾掉的海綿一樣被擰出水分;而在放鬆的狀態下,它能夠重新吸收更多水分,提升細胞的水合程度。
透過改善站立、行走、跑步與投擲的方式,我們有能力提升身體內部儲水量,從而在進行光生物調節(紅光療法)時,產生更多的 EZ 水。
然而,鑒於大多數紅光療法設備僅發出少數幾種特定波長的紅光,我們是否能找到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獲得紅光的益處,同時維持我們的晝夜節律呢?
讓你的皮膚參與其中(Get Your Skin In The Game)
(圖片來源 : Mike Luoma)
在 Functional Patterns,我們認為最便宜、最有效的紅光療法方式,就是回歸自然——走到戶外去。
這不僅讓我們接觸到與紅光療法設備相同的特定波長,還能同時接收紅外線、紫外線等其他太陽光中的完整光譜。
當然,如果你對陽光比較敏感,我們並不建議你整天曝曬在太陽下,畢竟南北緯度的日照強度和時間在一年中差異很大。但如果能循序漸進地讓身體適應陽光,這就是一種既安全又經濟的方式,既能獲得紅光療法的好處,也能省下一大筆費用。
為什麼要為每天免費就能獲得的東西買單?
結論
紅光療法設備已成為許多運動員與復健專家的基本工具,用來提供一個刺激並再生受損組織的環境。
有些人會在運動前後使用紅光療法,加速恢復。這些設備可以是在家使用的紅光面板,甚至是全身紅光床。
然而,許多紅光療法設備的價格不菲,且僅發出極為單一且特定的光波長。這也意味著,如果忽略了太陽中完整光譜的價值,我們可能會錯過對身體有益的許多其他作用。
透過結合 Functional Patterns 的訓練方式來讓筋膜重新補水,再搭配在溫暖的陽光下進行恢復,你就能獲得來自大自然的紅光療法,促進 EZ 水的生成,為細胞創造更有效率的運作環境,也讓你的身體建立起更高效的能量系統。
(訓練成果By Michael Dugan)
參考資料 :
1. Blume, C., Garbazza, C., & Spitschan, M. (2019). Effects of light on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sleep and mood. Somnologie : Schlafforschung und Schlafmedizin = Somnology : sleep research and sleep medicine, 23(3), 147–156. https://doi.org/10.1007/s11818-019-00215-x
2. Faulkner, S. M., Bee, P. E., Meyer, N., Dijk, D. J., & Drake, R. J. (2019). Light therapies to improve sleep in intrinsic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and neuro-psychiatric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leep medicine reviews, 46, 108–123. https://doi.org/10.1016/j.smrv.2019.04.012
3.Ferraresi, C., Huang, Y. Y., & Hamblin, M. R. (2016). Photobiomodulation in human muscle tissue: an advantage in sports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iophotonics, 9(11-12), 1273–1299. https://doi.org/10.1002/jbio.201600176
4.Hut, Roelof & Scheper, A & Daan, Serge. (2000). Can the circadian system of a diurnal and a nocturnal rodent entrain to ultraviolet ligh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Sensory,
neural,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186. 707-15. 10.1007/s003590000124.
5.Kontogeorgis, Georgios & Holster, Andrew & Kottaki, Nomiki & Tsochantaris, Evangelos & Topsøe, Frederik & Poulsen, Jesper & Bache, Michael & Liang, Xiaodong & Blom, Nikolaj & Kronholm, Johan. (2022). Water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Some Applications – A review.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and Thermal Analysis. 6. 100053. 10.1016/j.ctta.2022.100053.
6.Lin, J., Ding, X., Hong, C. et al. Several bi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low color temperature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normal indoor lighting source. Sci Rep 9, 7560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43864-6
7.Pollack, G.H. (2013). The Fourth Phase of Water: Beyond Solid, Liquid, and Vapor.
8.Sharma, A., Adams, C., Cashdollar, B. D., Li, Z., Nguyen, N. V., Sai, H., Shi, J., Velchuru, G., Zhu, K. Z., & Pollack, G. H. (2018). Effect of Health-Promoting Agents on Exclusion-Zone Size. Dose-response : a pub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Hormesis Society, 16(3), 1559325818796937. https://doi.org/10.1177/1559325818796937
9.Vasey, C., McBride, J., & Penta, K. (2021). Circadian Rhythm Dysregulation and Restoration: The Role of Melatonin. Nutrients, 13(10), 3480. https://doi.org/10.3390/nu13103480
10.Voigt, R. M., Forsyth, C. B., & Keshavarzian, A. (2019). Circadian rhythms: a regulator of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and dysfunction. Expert review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3(5), 411–424. https://doi.org/10.1080/17474124.2019.1595588
11.Zhao, J., Tian, Y., Nie, J., Xu, J., & Liu, D. (2012). Red light and the sleep quality and enduranc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