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 Taiwan 翻譯
原文網址連結


前 


扁平足,又被稱為鴨子腳,是指足弓下陷的腳型,下陷程度因人而異,但在嚴重的情況下,足弓完全消失,整隻腳看起來就像一塊槳板。

造成扁平足的原因很多,其中遺傳確實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有些人生來足弓骨就下垂,從未發展出正常的足弓。在扁平足的情況中,距骨(Talus)通常過度活動。如果將腳比作一座石橋,那麼距骨就像是橋中央的那塊關鍵石頭;如果我們把這塊石頭拔掉,整座橋就會坍塌。當這塊骨頭過度活動時,人在腳跟著地時,它會向前滑動,導致中足部解鎖,從而使足弓塌陷。我們可以將這種成因視為直接且局部的影響。




移除關鍵石,結構就會崩塌。

是局部問題還是遠端問題?

我們已經看到扁平足的一個直接成因來自於腳部——例如過度活動的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但這其實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情境,難以斷定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什麼。在 Functional Patterns,我們傾向於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拉遠視角,從整體身體結構去觀察。如果我們過度聚焦在局部(例如僅用被動足弓支撐來處理足部問題),那麼就可能忽略了其他更根本、甚至更直接的成因。

很多時候,扁平足其實是對於身體上游某個部位活動受限的一種代償。舉個常見的例子:如果一個人的骨盆前傾,我們經常會看到他的小腿相對於大腿產生外旋,這會造成上下腿之間的扭轉力,將髕骨(膝蓋骨)往外拉。由於我們走路時腳仍需要在髖部正下方著地,小腿會被迫彎曲——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骨骼變形。結果就是脛骨向內旋轉或彎曲,進而導致腳踝內塌、足弓下陷。



股骨內旋、小腿外旋、膝蓋偏移、脛骨彎曲、腳踝過度內旋、足弓塌陷。

足部矯正鞋墊能解決扁平足問題嗎?

——真的有那麼神嗎?


簡單來說:沒有。

與桌子這類無生命的物體不同(被動支撐對它們來說很合理,例如桌腳),人體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那句話說得好:「用進廢退」。當我們使用被動支撐來「支撐」足弓(例如為扁平足設計的訂製鞋墊),實際上就是在讓支撐足弓所需的肌肉停工不用,結果就是問題根本沒有真正解決。

只要你一拿掉鞋墊,或是赤腳走路,那些問題馬上又會回來——通常還會比一開始更嚴重。很多 Functional Patterns 的執業者都遇過這樣的案例:客戶使用矯正鞋墊後,初期症狀似乎緩解了,但過不了多久,症狀又復發,甚至更糟。原因很簡單——人體會適應,但也可能是錯誤地適應(maladapt)。

問題不只在腳,矯正鞋墊只是治標不治本

除非你能為所有鞋子都裝上訂製矯正鞋墊(這既昂貴又不切實際),否則光靠這種方法是很難真正解決問題的。這種做法的邏輯等於是說:「我的鴨子腳只是因為我腳有問題。」

但實際上,這是全身性的力學問題。穿鞋墊某種程度上就像學騎腳踏車卻從來不拆掉輔助輪,你永遠無法真正學會平衡,除非你把輔助輪拿掉。



那麼,哪些運動可以改善扁平足呢?

首先要記住一件事:

唯一「不良」的姿勢,是你無法從中脫離的那一種。

在人體自然的動作中,像是扁平足(技術上稱為足部外翻)、腳踝內旋、脛骨與股骨內旋這些動作,其實在特定時機是完全正常且必要的。舉例來說,這些動作在「步態循環的中期支撐階段(mid-stance)」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問題不是動作本身,而是你「只能」用這個動作模式

真正的功能障礙,是當你的身體無法從這種姿勢切換到其他動作範圍。所以要改善鴨子腳或扁平足,關鍵在於:

 ▶ 教會身體做出「相反方向」的動作,
 ▶ 打破代償模式,
 ▶ 重建整體性動作,而非只針對腳或腳踝孤立訓練。

Functional Patterns 的觀點:從「步態」出發

在 Functional Patterns,我們採取**步態優先(Gait First)**的訓練策略,也就是說:

我們從「最影響人體演化的功能」來尋找答案。

人類幾千年來為什麼會長成現在這樣?所有人類學家都同意,是因為我們進化來行走、奔跑、投擲。

 因此,若要解決身體結構問題,也應該回到這些核心動作功能去找根本解法。



Functional Patterns 專家 Kathy Alvarez 示範 FP Step Press 動作


結語:與其頭痛醫腳,不如重建整體結構

最終,要真正改善扁平足問題(甚至所有身體結構問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讓肌肉與筋膜系統重新整合運作,以符合我們從演化而來的生物藍圖。

真正的解法不在於局部處理,而在於尊重整體結構與動作連貫性。
 

☀ 關鍵觀念:

不要只聚焦在局部問題(例如腳部過度活動或足弓塌陷)

多數「局部過度活動」其實是因為其他部位缺乏功能性的力量與穩定

當我們只處理局部,就忽略了99.9% 的問題:整體身體結構的失衡

扁平足是一個結構性與系統性問題

固然有些案例屬於例外(例如先天疾病或創傷後遺症),但絕大多數的扁平足姿勢變化,本質上都是身體無法有效地完成行走、移動等核心動作的結果。
 

Functional Patterns 的方法是什麼?

▶依循人類的生物演化藍圖來訓練
▶從地面起始,重建動作效率與張力傳導
▶從功能障礙一步一步走向功能優化

Functional Patterns 強調的是:

我們不是只訓練肌肉,我們在訓練人類本該具備的運動邏輯。



Ryan John Parr 的訓練成果分享:

「我現在的腳真的有足弓了,站立和走路時腳趾也幾乎能自然筆直地朝前,不再有痛苦又礙事的拇趾外翻。現在我能筆直地走路,而且從背後看,我的體態甚至讓一些家人認不出來。」
 — Ryan John P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