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 是一名具有多年執業經驗的健身教練,也持續進行「功能性訓練」達十年。然而,長時間的訓練並未完全解決身體上的困擾,他逐漸意識到自身的結構歪斜與不適,包括:脖子、雙肩、右腰、右髖、右膝以及右腳掌經常感到疼痛,站姿時骨盆還會不自覺地偏向右側。
在 2020 年,他首次接觸到 Functional Patterns(FP),並開始參與線上十週課程。2022 年,他進一步完成 FTS 線上課程。直到 2023 年 1 月,Hank 才正式展開一對一訓練,並於同年 5 月完成 Human Foundations(HF)課程。此後,他持續兩年半的課程與自主訓練,並在 2025 年 6 月加入 Vector Machine 的系統化訓練。
⸻
訓練前狀態
❌ 站姿:腰椎前移(anterior shift)、胸椎後移(posterior shift)、肩膀下壓、上胸椎左側偏移(lateral shift)。
❌ 衝刺表現:核心力量不足,常以腰椎過度伸展及膝蓋過度伸展來代償髖伸。從背後觀察,骨盆在跑動中晃動明顯,尤其向右偏移,並伴隨膝內扣(valgus)。
❌ 身體感受:脖子、肩膀、右腰、右髖、右膝及右腳掌經常有疼痛與不適,影響動作表現。
⸻
訓練後成果
✅ 站姿:肌肉量提升,並逐漸建立中立站姿。肩膀更有支撐,胸椎位置更趨中立。
✅ 衝刺表現:跑速從 24 kph 提升至 28.5 kph,軀幹展現更明顯的手臂交互運動(reciprocation),伴隨頸部旋轉,肋骨翻起(flaring)減少。從背後觀察,骨盆在踩地瞬間更加穩定,右側偏移大幅改善,髖與膝的排列更接近中立。
✅ 身體感受:原本長期困擾的疼痛逐漸消失,動作過程更加順暢自然,整體運動表現顯著提升
訓練前後照片參考 :
#functionalpatterns #fptaiwan #projectfunction #fpisthestandard #健身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