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釩是一位國中生,從小投入棒球專項訓練,卻因為結構性的身體限制,長期在運動表現上受挫。他的腰椎與肩膀問題讓他無法有效完成棒球動作,導致表現停滯,甚至引發下肢僵硬、核心無力與動作不協調等一連串的代償問題。儘管曾嘗試傳統重量訓練,但無法順利執行深蹲、肩推等動作,訓練效果有限,每週還必須仰賴物理治療進行筋膜放鬆,才能勉強維持訓練。

這一切轉變,始於家長在社群媒體上發現 Functional Patterns(FP),並安排品釩開始接受訓練。自 2023 年 11 月起,他進行了為期一年八個月的系統性 FP 訓練,身體狀況與棒球專項能力明顯改善:
 

Before 2023/11/24

❌ 跑步速度僅 17kph

❌ 肩胛骨排列異常

❌ 腰椎前移造成壓迫

❌ 下背部緊繃

❌ 核心與背部力量薄弱
 

After 2025/4/27

✅ 跑步速度提升至 20kph

✅ 肩胛骨異常改善

✅ 腰椎回復中立,壓力消失

✅ 下背部緊繃解除

✅ 步態中上半身與手臂旋轉連結更自然

不僅如此,方教練會主動與家長討論專項動作上的挑戰,並將 FP 的訓練邏輯融入棒球技巧的優化。原先品釩是右打,但在訓練過程中發現他左側旋轉更為順暢,於是討論後調整為左打。經過改變後,打擊動作的流暢度與比賽表現都有實質提升,展現出明顯優勢。

每週訓練,品釩都非常期待。FP 的教學語言讓他能理解且精準執行動作,運動表現持續進步,也讓他在過程中建立起成就感與訓練動機。家長更因此停止讓他進行過度的負重訓練,轉而專注於結構與動作邏輯優化的 FP 訓練,為未來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這段旅程不只是動作模式的修正,更是一個孩子逐步釋放潛能、找回運動自信的歷程。

訓練前後照片參考





#functionalpatterns #fptaiwan #projectfunction #fpisthestandard